啤酒业挥别以量取胜,谁的机会?
"果露酒、精酿啤酒、洋酒等在近几年均有较大的发展,其中,精酿啤酒基于行业数据,每年有近40%的复合增长。"王涛说道。但在林枫看来,即便有精酿啤酒等创新的品类,但依然是"望山跑死马"--看着好像是个趋势,但实际上占比很小。尽管如此,但依然不能小觑精酿啤酒的火爆程度。
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国内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均以每年超过千家的速度增长,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超过500家。另据欧睿国际的预测,2021年整体的啤酒消费总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不会超过2019年总销售量。与我国低端啤酒市场将近饱和的状态相比,高端啤酒中的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测将在2023年增长到751.3亿元。
"国产啤酒被一些精酿啤酒取代,这个是必然的。举个例子,在啤酒消费成熟的美国,精酿啤酒的市场份额已占到了20%以上。尽管这一数字在中国市场上目前仅有3%-5%,但空间很大。"花雅啤酒老板朱晓表示,工业啤酒生存空间被挤压是很正常的,因为可替代者,除了精酿啤酒,还有类似Cider的果汁酒和雨后春笋般的小型啤酒厂。此外,进口啤酒也是强有力的对手。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啤酒进口量降幅缩小至个位数,金额却同比增长10.66%。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啤酒市场已从高度分散化过渡到相对整合,主流啤酒、进口啤酒、精酿啤酒三个板块并存共荣,形成了中国啤酒消费升级的"基本框架"。
但在高端啤酒市场上,还是外来品牌说了算。并且消费者对本土啤酒也尚未形成绝对的品牌依赖,依然是基于消费习惯和渠道便利性来进行消费。但不可否认的是,旺季高端产品铺货加速,新代言人陆续宣布,加上体育赛事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今年啤酒行业的发展远超预期。所以,进入到二季度,国产啤酒不断地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和文化赋能,涉及到拉格、精酿、白啤、果啤等多个品种。并且高端化带来的强动力也吸引了业外资本的跨界入局。
伊利股份、海天味业、万科物业以及元气森林等,纷纷正在申请啤酒饮料类的商标。值得关注得是,青岛已正式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提出申报"中国啤酒之都"称号。6月7日,青岛市商务局市场秩序处处长牛德军一行到访中国酒业协会,希望中国酒业协会能给予青岛申报"中国啤酒之都"具体的指导与帮助,进而推动青岛市啤酒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可见,有关啤酒的"争夺战"已从市场份额、高端化占比、消费者划分、文化等领域上升到了城市发展的新高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