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中酒业不可忽视的八件大事
正值社会经济激荡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显然具有不同寻常的纲领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共中央希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今日起部过年时间,这一目标现在已经变得指日可待。而作为身处市场前沿而又兼具社会属性的酒类行业,"十三五规划"直接关乎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凤凰酒业君且来列举分析。
关于新常态
新常态作为当前中国经济现状最权威的概括,大概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新常态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许多质变。在国际上,因为跻身老二,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影响开始变得极为微妙,直接促使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也让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变档为中高速发展阶段,而高速增长所导致的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迫使我们亟需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加以解决。
所以,十三五规划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尤其提出,中国经济应保持中高速增长,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而对于具体产业,规划则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相比而言,酒作为传统产业,在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之后,一方面,产能过剩导致市场动销乏力;一方面,优质酒仍然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方面,中国酒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乏善可陈;而另一方面,酒业对新业态的接纳程度远远滞后于其他产业。
所以,审视酒业新常态应着眼于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紧随时代潮流,全方位、大视野地思考酒业未来,而不是拘囿于当前市场竞争的利弊得失。
关于消费与市场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居民消费,要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并在基础上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集约化。
消费是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酒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酒业所面临的市场消费的变化以及转型的挑战,不仅仅来自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更多地是历史综合积累的痼疾所致。
许多消费者忽然之间不喝酒了,或者喝酒的品类从蒸馏酒换成了发酵酒,喝酒的风气从豪饮变成了品酌。饮酒方式和生活习惯变化的背后,固然有时代变化的印记,但酒业十余年任性的野蛮生长,在很多时候忽略了消费者的感受,甚至许多概念炒作、过度包装,显示出对酒民极大的不尊重。
但要改善酒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必须要有一个畅通、便捷,高效运营的市场通道,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体验,这就需要酒业优化供应链竞争体系向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
关于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新晋的国家战略,自身带有许多标签,大数据时代、共享经济、互联网融合、商业模式创新、物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等等不一而足。
酒业是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因为传统势能的限制,对互联网业态多有抵触,但自身拥抱互联网的热情却一直高涨。不过,任何产业的互联网+都要经历从渠道、到产品、再到营销体系,继而上溯主流企业自我变革的过程。从渠道的层面看,酒类互联网+的占比约为1%;从产品的层面看,纯粹互联网基因的成熟产品凤毛麟角;从营销体系变革而言,酒类O2O仍然处于摸索和充满争议的阶段;从企业互联网+的角度而言,目前尚无企业完全实现自我变革的成功案例;但从消费受众而言,60%以上的民众已经习惯于从互联网上了解酒类知识和消费资讯。
所以,酒业目前仍然徘徊在互联网+的风口,需要从渠道、产品、营销体系、经营理念到企业战略的系统变革。市场的互联网+是一场消费变化倒逼商业创新的革命,与以往企业主导下的市场供应竞争模式发展的轨迹完全相悖。因此,变革的痛楚是必然的,但形势的变化亦是必然的。
关于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无论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从本质上讲,均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而围绕酒类产业,滋生出一个个庞大的农业产业化现代集群,这正是我们所有到过酒企业所能看到的新型农业经济景象。
农业现代化是十三五规划中极为浓重的一笔。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从产业的范畴来看,酒类企业对于当地农业的贡献,不仅限于经济驱动,而是更广泛的覆盖,包括民生、文化、就业、生态等。十三五规划对于新型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考、新战略和新部署,给予了酒类企业极大地发展空间和表现舞台。
关于绿色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近几年来国家反复强调的这一战略措施再次被大篇幅地写入十三五规划,对于生态型制造业的酒类而言,无疑是更大的福祉和希望。
酒隶属于食品饮料,对于原料和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作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微生物应用的产业,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依存程度远高于其他食品饮料业。酒的酿造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富集的微生物集群。所以,产业的特质所要求,酒类企业必须坚持生态化的经营模式,当然也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案例,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生态化经营对于酒业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需要恒久坚守、不断创新。
关于合理消费
十三五规划明确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这一点是酒业亟需反思的。酒一度成为奢靡、腐败的代名词,一方面与酒的天价有关,而另一方面,也和酒类产品过度包装,以及酒业对倡导理性饮酒的社会责任践履不力密切相关。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矫枉过正,尽快扭转不科学、不合理、不文明、不理性的饮酒消费风气。
关于"一带一路"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历史性机遇。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一带一路"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包括品牌、工厂和资本三个基本层面,不仅要让中国的商品走向世界,而且要将中国的工厂开向世界,或者投资、并购国外优质产业。纵观中国酒业近二十年的发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经历了自卑、迷茫,到今天已经充满自信。这一方面与中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相关,而实际上与国际酒类同行的竞争与交流日益频繁,并购越来越多更为密切。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而是我国面向新型大国关系和国际环境所做出的新战略。尽管酒业在丝带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做过大量的贡献,但面向未来,酒业显然滞后于其他产业。
关于食品安全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尽管酒类的食品安全质量水准不断提高,但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名录中,仍然常见有酒类产品的名字。尽管这些酒类产品多属不规范生产的小厂所谓,但行业自律必须以加强市场为基本手段,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将不规范生产的企业尽快淘汰,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是一个发展性课题,即使原料不变,随着酿酒工艺的创新和酿造器皿的材料变化,食品安全的新问题也会经常随之而变,这就需要酒类企业警钟长鸣,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