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古代的著名酒鬼!
"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而言之,中国古代酒鬼真的不少,伤心喝、开心喝、离别喝、相聚喝,喝酒的理由永远不愁。
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都随便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可是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曹操这个人一直有点粮食恐慌症,这可能是他平生断人粮道留下的后遗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曹操就会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地写了好大一段。孔融这个人文采不错,可是打仗和治理州郡都不在行,这可能是他整天喝酒没时间管事造成的。孔融不但自己喝,还喜欢聚众喝,经常感叹说:"要是天天有人来陪我喝酒,我就没什么心烦的了。"孔融整天醉醺醺的,当然治理不好州郡。
而且孔融喝完酒还喜欢乱说话,嘴巴又毒。曹操打下邺城,把大美女甄氏赏给儿子曹丕。结果孔融喝了两杯以后又说话了,说过去我一直不知道周武王灭纣以后怎么处理的妲己,今天可算明白了,原来是赐给他儿子周公了啊。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孔融死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三国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他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愿得美酒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乐!"
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
郑泉先生喝了一辈子酒还是觉得没够,临死之前反复叮嘱家人:"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年后化而为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死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死死与酒不分离!
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如果生活在现在,郑泉的遗言一定是:我火化以后也不用买盒子装了,直接和上黄泥制成酒壶就完了!
陶渊明
相传,陶渊明弃官后隐居于庐山下,每日自耕自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凿井而饮,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
这个时候陶渊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种田是把好手,粮食年年丰收,因此陶渊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闲暇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崖下有一条名为醒泉的溪涧,涧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黑褐色花岗岩石,高约3米,长约6米,宽约4米,石面平滑,是一个天然的大酒桌。
陶渊明和朋友们每次都坐在这里饮酒作诗,一同取乐。他每饮必醉,每醉必赋诗文,醉倒后便挥手对同伴说:"我醉欲眠,卿且去!"说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复一日,这块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
陶渊明一辈子喝酒太多,自己没什么事,五个儿子却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他的《责子》一诗是这样写的: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从诗里可以看出,陶渊明十三岁的儿子还不识数,九岁的只知道吃,可是他老先生还不赶快戒酒,还来了句,天命就是这样,我还是继续喝吧。唉,真是可惜,一个文学世家就这么被酒给毁了。
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刘伶这个人个子比较矮,还不到一米六,加上长相比较对不起观众,因此从小不爱和别人来往,直到遇上另一个大酒鬼阮籍,还有竹林七贤的另外几位,才一见如故,开始了吃喝玩乐,饮酒赋诗的生涯。
刘伶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死的时候把他埋了。这个坐车喝酒虽然招摇,但是还比不上他自己在家喝酒来的痛快,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反正是自己家里,别人也管不着,有一次被人看到了,这帮人就嘲笑他没正经。结果刘伶把老庄的语录活学活用的很好,直接来了一句:天地才是我的房子,这个屋子不过是我的衣裤,你们没事干往我裤子里钻干什么。
别人管不了他,也说不过他,刘伶的老婆看不下去,把他的酒坛酒缸全砸了,逼他戒酒,刘伶总喝酒身子不好,打不过老婆。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说:那好吧,我答应戒酒,你买点酒肉请乡亲们过来,我当众宣布戒酒。老婆高高兴兴买了酒肉回来。刘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开始喝酒吃肉,不一会又醉过去了。
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死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阮籍
阮籍和刘伶是一对大酒鬼,他是河南人,和安徽人刘伶是邻居,不过阮籍比比刘伶帅得多,容貌伟杰,志气宏放。简单来说就是很有男子汉气概,和小瘦猴刘伶完全不同。
阮籍和刘伶交情好,一是因为都爱酒,二是因为都崇尚庄子,而且阮籍中气十足,善于仰天长啸,还能弹琴,诗写得也不错。不过当时也没几个人夸他,因为他不顾礼法。一提到礼法,每个人都想到封建,其实每个年代都有礼法,直白点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大家都不这么干,你偏偏这么干,那么大家只能说你另类,或者干脆就是有点痴了。
阮籍干过的痴事实在不少,有些是很可爱的,比如说他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其实去了以后就是每天喝酒,喝完酒擦擦嘴就走人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
上面这些事都显得阮籍直爽可爱,下面这几件就显得有点怪。阮籍家附近有个美女酒店,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可能男主人知道阮籍这人不是色狼,何况他整天都来消费,居然也不赶他走。当然也可能是阮籍身体强壮又是国家干部,要是换成刘伶敢这样,肯定直接拎着脖领子丢到街上去了。
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一次走到楚汉交战的地方名叫广武山的,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虽然狂放,却也很讲究策略,他知道司马昭心狠手辣,很少去忤逆他,还执笔写过《劝进文》,劝司马昭自封晋公。因此司马昭对他很维护,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
王绩
说王绩是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说到五斗先生,可能有点文化的酒鬼都能知道。不过现在的酒度数太高,酒鬼们喝完了酒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说赋诗了。喝的时间越长,脑子里东西越少,再过几年,可能连王绩这样的酒界天王级人物也淹没在风尘中了。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隋炀帝大业年间选拔人才,他被选中,但是不想在朝廷做官,就要求做六合县丞。结果在任职期间,他除了喝酒什么也不干,因此被弹劾解职。王绩心宽的很,他想反正自己当官也不为民做主,干脆就回家卖红薯吧。可是就这么回去挺丢人的,他就叹息说:"到处是罗网,还是回家安心。"于是大家都认为王绩这个人有个性,不愿意当官。
王绩除了喝酒,就读书,不过他读书就读那么几本,有《周易》、《老子》、《庄子》等。 其他的书都不怎么读,好像这个庄子简直是酒鬼们的精神寄托,人人都崇尚庄子。不想读书的时候,王绩就出门游历,他曾游历过北山东皋,自称是"东皋子",他学老子骑着青牛四处游荡,遇有酒店,就进去喝上几天。只要有人请他喝酒,他不管请客的是谁,都去赴席。他的老朋友杜之松请他去讲礼法。他说:礼法就是糟粕,去你家讲礼法又不能喝酒,那不是憋死了我,我可不去。
隋朝灭亡了,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惯例,每天供良酒三升。王绩的弟弟王静想,大哥不是不喜欢当官吗,怎么这个待诏干了这么长时间,不符合他的性格啊,就问王绩:"待诏是不是很快乐啊?"结果王绩回答说:"挣钱少,又寂寞,要不是有这每天三升酒,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了。"上司陈叔达听说这个事,就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这回王绩不说话了,每天闷头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对酒的执著,就叫他"斗酒学士"。
王绩对阮籍的作风一直很仰慕,他听说太乐署的焦革善于酿酒,就申请去做太乐丞,每天大饱酒福。焦革死了,王绩也把制酒法学到手了,不仅此后喝酒能自给自足,还写成《酒经》、《酒谱》两本书,不过让酒鬼们失望的是,今天这两本书都已经失传了。
王绩家东南面有块巨大的石头,他把石头弄碎,用石头建立了杜康祠,还把经常给他酒喝的老师焦革也供在庙里。王绩出名的诗文都带一股酒气,包括《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当时名流李淳风赞他是"酒家南董"。南董是春秋时期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南董指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王绩对酒绝对忠实,酒家南董四字,王绩当之无愧。
毕卓
晋朝是个酒鬼辈出的年代,为什么呢,并不是晋朝人特别能喝,而是晋朝的士族制度能够让这些出身不错的酒鬼爬到官位上,一个当官的酒鬼总是容易比穷棒子酒鬼更容易写进传记的。穷人好酒那叫颓废,可是官员好酒那就得叫做风雅。毕卓就是一个例子,要说毕卓没有才华,那显然不是,可是要说毕卓这样的人当上官能够顾及百姓,那根本就是胡扯了。
毕卓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可是毕卓对坐在办公桌前统计枯燥的数字毫无兴趣,他唯一乐于投身的事业就是喝酒,因为喝酒耽误公事那是常事。他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后人喝酒的时候想起毕卓,吃蟹子的时候也想起毕卓,坐着小船喝酒吃蟹,也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极乐境界。毕卓更是被卖螃蟹的人尊称为蟹神。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家丁抓了个现行。因为天太黑,邻居看不清他的脸,就把他一绳子捆在那里,毕卓毕竟是做贼,也就没好意思出声。到了天亮,邻居一看,可了不得了,这偷酒的不是毕郎官吗,赶紧把他给放了,连声道歉,毕卓倒是很潇洒,哈哈大笑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邻居一听,赶忙说,那怎么好意思,您就在这喝就行了,我给您准备点下酒菜。
毕卓高兴得不行,就在酒缸边上喝了个够,一直喝到趴在缸边起不来。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其实按我的估计,毕卓没少去人家偷酒喝,邻居不好意思说他,就采用了半夜鸡叫里大家收拾周扒皮的方法,假装看不清脸,让他受点教训,可没想到毕大酒鬼脸皮超级无敌厚,不光不脸红还明目张胆的喝了不少酒去。碰上这样的滚刀肉,那是谁也没办法了。
毕卓的诗文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有一句话倒是非常出名,那就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不少武侠小说里都喜欢引用这句话。大画家齐白石很崇拜毕卓,曾经画了一幅《毕卓盗酒》图,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怀素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叫做"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能列入饮中八仙,那也是了不得的发达酒鬼了,可是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也就是说张旭先生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能把书法练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张旭答:"用心。"怀素用行动回答了他们。那就是喝酒。
怀素是个和尚,可是这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怀素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是湖南人,从小就出家当了和尚。怀素颇好书法,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却经常看到他在井里洗墨。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这样的和尚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对于没有收入的他,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可是怀素毕竟是怀素,办法多得很,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一万多株芭蕉。芭蕉叶子又大又宽,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既可以放开手脚,任意挥洒,又可以反复书写。饿了还有芭蕉可以当饭吃。除了芭蕉叶以外,怀素还用漆盘、漆板代替纸张,终于把盘板写穿,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书法练成了,怀素的酒钱也有了着落,想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只要喝出感觉,立刻就能一挥而就,一个好酒的和尚书法家,当然是炒作的对象,于是酒的作用被炒得神乎其神,怀素也成了飘飘欲仙的神人了。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兴致勃发。顷刻之间,那家的屏风便写满了挥洒的草书。
怀素终于领悟了书法的至理,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名垂千古。据说怀素有个习惯就是喝醉后在别人衣服上写字。于是不少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看见他喝酒就穿上白袍站在他面前冒充屏风,往往就得到了他的手书,比现在找明星签名可是方便得多了。
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并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李白是甘肃人,也有人考证说他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不过不管他出生在哪里,他是个中国人是毫无疑问的。
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不过李白不是那种一味喝酒的刘伶毕卓之辈,他一直很想当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他就给两个官员各写了一封自荐信,凭他的文采,想夸别人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他给安州裴长史的自荐信中有这么几句:故时人歌曰:"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得也?"
在给另一位官员韩荆州的自荐信中,李白写道:"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要说这两位官员够幸运,诗仙都来拍自己的马屁,可是这两位也知道自己是块什么料,认定李白这是讽刺。韩荆州还好,裴长史直接定了李白一个诽谤。李白一怒之下进京,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官场黑暗是李白的不幸,却是后世的大幸,李白此后纵横于诗坛酒海,有联赞曰:嬉笑悲歌怒骂,诗仙剑侠酒狂。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很好地概括了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要说以上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酒鬼都有一些特征,那就是他们通常都是旁若无人,放浪形骸,解释为偾世嫉俗也好,解释为时世难容也行,总之这些人有大才,也将酒喝的有趣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