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东北市场遇“尴尬”的4大原因
2013年,行业出现下行形势,为了稳住业务,贵州不少二、三、四线酱酒将出路瞄准了浓香和清香占主导的东三省。两年已过,这些酱酒在东北是否立足了脚?东北酱酒市场是否培育成熟?日前,记者对此展开了市场调查。
市场:酱酒消费仍不给力
2013年,除了茅台以外,习酒、国台等酒企在成功导入湖南、两广等酱酒消费市场后,也纷纷向外扩张寻求新的增长,糖酒快讯记者在曾经的采访中获得讯息,东北成为大多数酱酒企业新的市场目标。
据《新食品》杂志社2013年报道,贵州国礼酒业曾定下东三省全年千万计划,并针对东北市场推出低度酱酒。万寿台酒业也曾表示将产品通过导入宴会的途径来实现扩张。但据糖酒快讯记者最近在东三省采访中了解到,除茅台和本土酱酒北大仓外,没有一家主流经销商正在代理或有计划代理其他酱酒。有经销商直言这不是消费者所认同的香型。
为了确认酱酒在东三省的现状,记者曾走访黑龙江哈尔滨、大庆,吉林四平、延吉等城市的餐饮渠道、商超渠道和名烟名酒店,在琳琅满目的酒柜上,难觅酱酒品牌。而各大饭店里,食客们更热衷于啤酒、区域兼香、清香、浓香型白酒和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费酱香型白酒。
经销商:酱酒失去送礼市场而下滑
事实上,酱酒也曾被少数东北的酒类经销商选择,作为业务的填充。大庆市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称,酱酒彻底失去市场是在三公消费被限制、打击腐败开始。
"我的业务就是从酱酒开始的。"该经销商称,她在做酒之前,曾为酒类营销公司服务,了解到东北人也有一批懂酱酒的人,"主要是公务员。"在2008年前后,她代理了老郎酒,因为品牌背书和性价比被认可,酱酒很快在大庆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自饮消费的不足,即使在春节消费热季,酱酒的业务也只能占到她公司总业务的20%。
2013年以后,随着国家反腐政策的实行,老郎酒失去了主要的市场,目前,她已经放弃了这一项业务。
四大原因造就酱酒东北市场困局
采访中,通过与多家经销商交谈,记者总结出了酱酒在东北市场尴尬的四大原因。
一、市场认可度低。在东北,懂酱酒的人主要集中在政商人群中,而定位中低端的二、三、四线产品因为品牌度不够,无法成为政商交际中的主流选择。而大众消费者对酱酒口感不认可,无法形成直接的消费市场;
二、高投入、低成效。几乎每一个受访的经销商都谈到同样的话题,酱酒特别是中低端酱酒要在东北发展,必须融入市场,虽然说酱酒在东北空间巨大,但开发需要的成本也很大,对于处于行业动荡期的经销商们,首要任务是自保,需要的是动销快、利润高的产品,而不是投入成本培育市场也难以收到成效的酱酒产品;
三、区域酒企的夹攻。事实上,在东北,也有北大仓这样的区域酱酒,长久的历史沉淀和市场培育,其几乎成了东北大众消费者里热爱酱酒的人的选择,"南茅台、北大仓"已经形成了酱酒从高端到低端的全覆盖,这对于定位中高、中、中低端的贵州二、三、四线酒企而言,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阻力;
四、选择多元化。随着年轻消费者对休闲、时尚的追求,老年消费者对健康的诉求,东北酒市场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与之相对应,进口葡萄酒、特色酒等酒类大受欢迎,这意味着追求稳重、浓郁的酱酒的消费者正逐步被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