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的重构不可避免
24年高增长速度结束,中国啤酒业在2014年骤然出现不足1%的产量降幅,引发业界深刻思考及行业变局猜测。
著名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啤酒行业负增长的具体因素有很多:首先白酒、葡萄酒推行的结构调整挤压了啤酒,特别是白酒行业的"快消品"打法,侵蚀到了啤酒行业的市场。
再者,新兴的预调酒等小品类酒种进入了市场快速扩容期,对啤酒市场形成一定蚕食。预调酒定位在介于啤酒消费和软饮料之间的细分市场,在行业属性和渠道竞争模式与啤酒基本一致,可以在啤酒市场上分一杯羹。最后,近几年啤酒企业在产品创新上有限,尤其是忽视了除中青年消费群体外之外的消费关注。
在这个消费需求催生变革的时代,种种需求变革势如破竹,啤酒行业重构不可避免,走过近三十余年黄金岁月的中国啤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挑战,开辟市场新空间。
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转向整体提升
按照中国各地区啤酒产量消费情况来看,华东和华南是传统的主要啤酒消费市场,全国总产量和利润比重也相对高。其次是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
近年来,随着东部啤酒市场份额饱和之下,过度追求市场份额的啤酒巨头纷纷开始进军西部市场。来自2013年的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报告显示,西南和西北地区延续前几年的增长势头,而且有加速增长的表现,相比之下,其余的四个地区则略显黯淡,产量的增幅均低于全国总产量的增幅,在全国所占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2013年分省份完成的啤酒产品销售收入情况来看,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增长的省份达24个,其中,增幅较大的就有甘肃和贵州等西部市场。在终端市场上,西部市场具有相对明显的区域封闭性优势。
而在行业进入负增长的2014年,拥有西部封闭市场,已经不能再成为啤酒企业的竞争优势。
2014年中国啤酒峰会报告显示,华东和华南仍是主要啤酒消费市场,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4.97%和27.13%,其次是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各地区啤酒产量和上年相比,只有西南地区实现了增长,其他地区出现了下降。
不过,西南地区的五省市区中也仅有云南和贵州是增长的,其他省份也是下降的。而唯一实现产量增长的西南地区,则成为去年各地区中唯一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的地区。
西南地区的地域封闭性状态基本已被打破!
从分省市经济效益指标来看,利润总额实现增长的有17个省市(不包括3个减亏省市),增长50%以上的省市有:宁夏、黑龙江、甘肃、陕西、江西、广东6个省市。利润负增长的有11个省市,亏损省市仍为4个(天津、湖南、山西、吉林),上年的亏损省市黑龙江扭亏为盈,吉林由盈转亏。kL啤酒利润提高的有17个省市(不包括3个减亏省市),增长幅度普遍较大,其中:宁夏、黑龙江、甘肃、广东、陕西、江西6个省市增幅达50%以上。kL啤酒利润降低的有11个省市,降幅也较大,其中:吉林、海南、河北降幅达50%以上。
由此我们看出,中国啤酒市场容量其实正在趋于饱和,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行业过度竞争的趋势正在缓解。这也预示着,啤酒企业正在从对市场份额的过度追求,转向对产品结构、品牌塑造和管理水平的整体调整和提升。
从单一淡爽型向多元化特色型
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不过,作为低附加值的快速消费品,啤酒在我国却属于低利润行业,啤酒企业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且由于我国特定的餐桌文化,啤酒产品酒精度数较低。所以,近年来我国啤酒呈现出原麦汁浓度逐步降低、啤酒风味淡爽化、辅料比例提高和口味单一的趋势,普通淡色清爽型啤酒占据市场主流地位。
从2013年啤酒产品包装形式上来看,我国啤酒产品仍以瓶装酒为主,但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相比2007年降低了16个百分点。500mL以上瓶装啤酒下降幅度达30.8%,且容量也由原来640mL为主,演变为如今个性化规格如500mL、530mL、580mL等等。而听装酒在2008年~2010年维持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后,从2010年开始,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六年增幅达到325.9%,至2013年底,听装酒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17.9%。
随着人们对更便捷、更安全生活方式的追求,啤酒产品包装结构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安全性更高、携带和运输更为方便的小型瓶和易拉罐包装啤酒愈加受到青睐。虽然瓶装啤酒80.2%的市场份额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听装啤酒业已迈入主流包装行列,罐化率的提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方刚也判断,"行业结构会调整将是啤酒行业新常态。未来啤酒行业的产品结构上中高端比例会上升、瓶装啤酒下降,听装会上升。最后,我们会看到,啤酒在大排档上的消费量会减少,餐饮终端在失去它的传统统治地位,流通渠道会上升。"
近年来,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和人们生活质量需求更高的大环境下,啤酒瓶颜色、形状和材质也呈现多元化特点,异形瓶、铝瓶等不断增加。啤酒企业一方面为了迎合个性化、小型化、便捷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盈利水平,也加速了小型化包装产品的生产,更加促进个性化的专用瓶和易拉罐包装产品的发展。
随着我国啤酒市场产量趋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特色啤酒需求的日益加大,浓醇型啤酒产品需求也逐步上升。如今,个性化、小型化、新鲜化的微酿啤酒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迅猛,虽不能对工业化主流啤酒产品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其多样化品种、新鲜的口感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樊伟表示,青岛啤酒已经开发了果味型的啤酒,吸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引女性消费者,试图以此打开这样的细分市场。
现阶段,针对消费者爱好、个性、价值取向、消费水平及理念的不同,特色化啤酒产品主要从品种、风味、品牌、包装上采取创新,向高端化、多样化、小型化、便携化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饮酒文化的转变,差异化产品消费的需求加大,我国啤酒产品的调整还将继续稳步前进,如从单一的淡爽型向多元化特色型发展。
增强品牌影响力、统一管理与消费升级
我国目前有啤酒工厂400多家,啤酒品牌数量1000多个。在这1000多个啤酒品牌的发展战略中,品牌战略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受到企业高度关注,甚至是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啤酒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也是我国最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其品牌战略也独具一格。企业对于品牌的培育是现今品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啤酒产业集中度增高,啤酒产品与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急剧升温。
近年来,大型啤酒集团如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等行业排名前列企业,不断对公司啤酒品牌进行调整梳理,培育重点品牌,并通过兼并购统一或取消一些小规模地域性品牌,继而进行全国性品牌布局。
区域性品牌企业也不落后。除了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等,啤酒寡头公司也有一些区域性品牌,如青岛啤酒的银麦啤酒、山水啤酒、汉斯啤酒等,这些品牌都是区域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随着行业进入新常态,啤酒企业更加重视品牌的发展战略,对品牌发展的认识程度和运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啤酒属于低利润行业,啤酒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生产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除从原料采购、工艺改进等方面严格控制成本外,主要通过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加强能源管理水平,严格控制指标定额实现。近年来,我国啤酒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效应显著,集团化的集中降耗、统一管理,从另一方面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动力。
目前,虽然啤酒行业能源消耗逐年降低,但各项指标降势趋缓,如取水和啤酒总损失率指标降低空间基本不大。
因此,未来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主要依从于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
2014年,我国啤酒人均消费量36.0L,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这并不意味啤酒消费遇到"天花板"。结合近年来我国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于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啤酒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差异化特色啤酒产品的诉求呼声越来越高,对于高端啤酒市场需求增大。
不过,目前我国中高端啤酒市场份额较低,普通啤酒仍是主流。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行业格局的稳定以及渠道终端的扩张,中高端啤酒市场消费逐渐扩大。近几年来,青岛、雪花、百威英博、燕京、嘉士伯等啤酒巨头们不断加速高端啤酒市场的开拓。
产品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出于产品利润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者不满足于清一色、大众化啤酒口味,对中高端啤酒产品呼声渐高的实情。
最后总结来看,中国啤酒业负增长,可以看作是中国啤酒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里程碑似的标记,对业内而言,可以藉此重新审视和权衡利弊,科学认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中国啤酒业的新常态,走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