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白酒国际化面临的三大难题
各大酒企的年中报之争已经告一段落,从数据上来看行业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八成酒企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9.9天猫"酒水节,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各大酒厂以及线上线下的经销商都已经备好了鸡血,随时上阵杀敌。2017年,这个压抑了数年的行业终于迎来了甘霖,各种各样的数字就像初春的青草一样野蛮生长,时不时还传来几声振奋人心的春雷。2017的上半场已经结束,有出局者,有新晋者,来不及回望,选手们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下半场。2017年,看起来好像是行业的一场狂欢。
借着行业复苏的势头,巨头们纷纷尝试在国际市场中做更多的探索,从早前洋河的G20到近日茅台的金砖会议,再到各大酒厂小规模的交流活动,看起来似乎我们的"酒精含量每升80%以下的酒精及其他饮料"离国际化只有一步之遥了。
白酒未来肯定会走向国际,这一点我们坚信,但这是一条长远的路,仍然需要数年的努力,除了没有建立国际标准等硬伤外,还有有诸多难处:
一难:粮草未动,兵马先行
从近日的现象级电影《战狼2》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文化输出对品牌的影响力,中国白酒要想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必须在一个中国文化输出极强的大环境下。美国的可口可乐,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等西方烈酒,都是在本国文化输出极强的背景下走向世界的。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文化输出这一块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文化输出不足的背景下,中国各酒企还在各自为战,各自寻求自己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结果不容乐观。
二难,盲目出击,未占天时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爆发式的增长时,这个国家才能具备更广阔的包容性,特别是针对白酒这样的地域化特别强的产品,回过头来看90年代以人头马为主的西方烈酒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时,正式抓住了当时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机遇,才一举占据了中国部分高端市场。但是近年西方各国的经济仍然没有脱离上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体仍属于低迷状态,中国白酒选择此时加大力度走向世界,未见其明也。
三难,后方不稳,冒然进军
中国白酒正在逐渐失去年轻人的市场,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中国人口结构即将发生变化,年轻人将成为酒水消费主力,白酒虽然正在试图拉拢年轻人,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外来的酒水也在进一步的抢占年轻人的市场,国内的年轻人正在被其他酒种"国际化"。攘外必先安内,白酒行业在此时加大力度探索国际市场,很有可能顾此而失彼。
行业复苏是一个机遇,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本和机遇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借着这一股势头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的探索固然没错,但,我们目前最大的难题,真的是"国际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