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国产葡萄酒如何走出内外困境?

发表于:2024-11-25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5日,百度最新发布的《2018酒类行业大数据》显示,自2014年之后,酒类需求中个人消费部分从18%增长至45%,酒类逐渐从政务消费品转变为大众消费品的趋势愈加明显。百度的酒业大数据全年搜索分布,印证了酒类

百度最新发布的《2018酒类行业大数据》显示,自2014年之后,酒类需求中个人消费部分从18%增长至45%,酒类逐渐从政务消费品转变为大众消费品的趋势愈加明显。百度的酒业大数据全年搜索分布,印证了酒类消费在节假日的巨大需求。

无论是白酒、葡萄酒还是洋酒,春节都是全年关注度的高峰期。对于酒类品牌来说,春节不仅是销售高峰,更是口碑大战的高峰,可谓是得春节者得天下。除了春节以外,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前后以及圣诞节期间也是葡萄酒搜索的高峰期,葡萄酒消费热度受节庆、假日因素影响较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大数据指出,酒类消费者集中于20~40岁的年轻受众,这些消费者的特点在于热衷"尝鲜"--三分之一的中国消费者乐意并经常购买新品。在葡萄酒消费方面,年轻消费者的这一特点则反映在他们的多元化、小众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趋势。

消费市场的需求,也转为葡萄酒市场发展的动力,但我们清晰的看出,如今的中国葡萄酒的形象概念依旧很模糊,葡萄酒三个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是穿着"外"衣的形象。

与白酒的热火朝天不同,自2012年下半年进入行业调整,在国内渠道变革、产业政策不利,以及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大举"入侵"的不利背景下,国产葡萄酒始终未能走出业绩下滑的阴霾。原有3+N的产业格局支离破碎,国产三大家张裕、长城与王朝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消费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主力厂家却失去了既往"强渠道"的优势,在进口酒的进攻下,国产葡萄酒成为经销商与消费者眼中的低价货。"国产葡萄酒=大陆货"的认知令不原本气势如虹的厂家变得畏缩不前。

另一方面,由于不顾葡萄酒酿造的特殊性,没有把葡萄酒完整归入农业,而是坚持酿造的工业属性,国内葡萄酒庄的发展除了龙头企业的酒业布局,不少受到产业政策、人工成本、土地性质与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无法享受到国家众多汇农政策,近年来变得举步唯艰。葡萄酒酿造属于长线项目,不可能短期内见到效益,而如今的资本介入与投资往往把赢利作为短期内的首要目标。赢利的压力下不少酒庄也咬牙开始效仿传统酒企业的作法,在重点城市进行招商与推介,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远远未能达到收支预期。而事实上酒庄宣传的投入与规模,与其国外对手与其他酒种相比也相形见绌。夹缝中生存,用来形容国产酒庄的现状再恰当不过。

中国加入WTO后,在关税下调、葡萄酒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进口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而价格也与国产葡萄酒不相上下。电商、互联网经济等新型渠道的进入,令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与品牌优势在进口酒面前荡然无存。进口葡萄酒高高在上的神话早已被打破。国产葡萄酒成为调整中掉队的酒种。

如何能在这种博弈中重拾主动权,国产葡萄酒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