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葡萄酒的未来
当下,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处在逐渐走出调整的微妙时刻,培育有个性化的国产葡萄酒,有望助推产业进入下一个风口。
以东北山葡萄为代表的中国特色葡萄酒尤其值得关注,它们在以新的产区形象和独具特色的口感来面向消费者的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在甩掉旧世界葡萄酒的影子,沉淀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中国特色葡萄酒之路。
中国人的口味才是中国葡萄酒的市场
针对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探索,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在出席7月15日在吉林省集安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酒业论坛葡萄酒主题峰会暨雅罗酒庄试车仪式上,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中国葡萄酒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有意识地迎合、引导适合中国消费者口感和香气的葡萄酒,我们须知,中国人的口味才是中国葡萄酒的市场。
郭松泉认为,中国人在葡萄酒口感上的演变大致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在清末葡萄酒发展的萌芽时代,少数富人代表了口感倾向。发展到民国期间,对葡萄酒口感选择上以少数富人、传教士、外国人和一些具有社会资源的人士为主。新中国成立到第二个五年计划阶段,中国葡萄酒工业走入启蒙阶段,当时中国人对葡萄酒的选择以红、甜为主,因为当时葡萄酒主要用于高层接待。在解决温饱的年代,消费者在葡萄酒消费方面"给什么喝什么,没有选择"。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葡萄酒迎来转型阶段,中国消费者转变思想,开始对葡萄酒重新认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艰难前行,在1996年之前这一阶段可被称为引导阶段,更多人认识和消费了葡萄酒。等到走到1996年以后的推广阶段,由于"法国悖论"席卷中国,饮者对中国葡萄酒的需求趋之若鹜。当时还伴生出以雪碧、可乐兑葡萄酒喝的想象,中国消费者亟需在葡萄酒消费方面自我觉醒。
从2002年到现在,由于中国在2001年入世,进口酒降税使得各国美酒蜂拥而入,中国葡萄酒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截止到现在,中国消费者均是通过心目中的口味衡量葡萄酒。
中国人在口感、消费习惯方面并非无迹可寻。它们其实有很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比如说湘、赣、鄂、川等南方区域潮湿闷热,难以排汗,人易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所以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山西人爱吃酸,是因为地处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多吃酸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病;北京冬季寒冷干燥,蔬菜也难以过冬,于是多把菜腌制保存,逐渐养成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多菜多果,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针对现阶段的普通葡萄酒消费者,郭松泉还归纳了他们的整体口味特征:香味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消费者更喜欢香味品种;半干、半甜或绝干产品,更喜欢前两者;果香与酒香,更喜欢果香;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相比,更喜欢红葡萄酒;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单宁轻与单宁重,更喜欢单宁轻的;酸中与酸高,更喜欢酸中的;新酒和老酒,更喜欢新酒;酒体更喜欢中或轻的。
据此,郭松泉认为,中国葡萄酒应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特征决定是引导市场还是迎合市场,以及适应消费市场的所需产品。
葡萄酒的最大魅力在于风格多姿多彩
关于什么是葡萄酒的风格,著名葡萄酒专家张春娅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葡萄酒的风格是葡萄酒感官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是指一种葡萄酒产区区别于其他同类葡萄酒的令人愉悦的独有特征和个性。优秀的葡萄酒,除了品质优异外,它还在感官上典型地再现了这款酒产地的自然条件,葡萄的自然特征和精准的酿造风格。而葡萄酒的魅力之所以能让庞大的消费者痴迷,主要还是由于它纷繁复杂和品种多姿多彩的风格。
当然,中国葡萄酒的多样性是与中国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张春娅表示,今天国人饮用葡萄酒不仅仅要与西餐相配,还要设法与自己依依相伴的中餐去搭配。
"饮食文化与人们的口味决定了葡萄酒的喜好,同时也提示我们什么样的葡萄酒风格适用于什么样的消费群体。西方人以肉食为主,辅以牛奶、奶酪、面包和谷物加少量蔬果,食水果喜酸,餐具以刀和叉为主。因为西方地区的纬度主要在40度以上,温度相对东方而言普遍要低,所以他们所需的热量远远高于东方。而相配的葡萄酒其酒体相比之下较为浓重。"张春娅说。
而在东方世界,东方人以谷物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加适量水果,食水果偏爱甜,煮食手法多样。餐具所用的筷子,可对付一切食物。作为世界上最丰富的中餐,其多样性是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口感偏好的最大特点。中国饮食文化与人们的口味决定了葡萄酒的喜好,同时也提示我们,什么样的葡萄酒风格适用于什么样的消费群体。
张春娅还表示,食物与葡萄酒要如何搭,是相当主观、因人而异的,没有对错之分。葡萄酒配餐的目的在于让用餐时的口感味道更和谐,让酒、菜互相陪衬为彼此增色。搭配原则是酒与菜的风格不要一个压过或掩盖了另一个。餐和酒中要有相同的味道,这样,饮酒的同时不失菜本身味道,又可以彼此引起深深的共鸣。
其实,中国各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风格最适合当地的饮食,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老祖宗早有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尊重自然规律,天地人合一,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葡萄酒所带来的人生乐趣,才能让中国葡萄酒找到未来的方向。
郭松泉表示,中国的特色葡萄酒值得我们研究,比如说分布在我国武陵山脉等地区的刺葡萄酒,主要集中在广西区域的野生毛葡萄酒,以及集中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和柳河的山葡萄酒。它们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绝无仅有,是中国葡萄酒同质化竞争中的一抹亮点。
张春娅给出了她在山葡萄的研究成果:从通化山葡萄酒产区来看,其气候特点夏季最高气温为36摄氏度,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42.5摄氏度。山葡萄生长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山葡萄枝上的芽眼可耐零下40摄氏度低温,根系耐零下15摄氏度低温,能在恶劣气候中良好生长。寒冷的冬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使山葡萄虫害很少,不用农药进行防治即可正常生长。昼夜温差大的林间环境,有利于色素位置的生成,许多材料也证明,山葡萄中花色素含量最高,果汁颜色最深。
用山葡萄的浆果酿造的山葡萄酒呈宝石红色,鲜艳透明,醇厚爽口,具有独特的果香和酒香,畅销国内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天然、绿色的消费,部分消费者走出对甜型葡萄酒的误区,山葡萄酒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及其养颜美容、保健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让更多消费者认识特色鲜明的山葡萄酒
山葡萄酒是中国吉林省通化市最为鲜明的城市名片,目前已经拥有70多年葡萄酒酿造的历史。通化全市拥有葡萄酒生产企业近百户,葡萄种植基地10万多亩,葡萄酒生产能力10万多千升,通化山葡萄酒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示产品保护。
通化市下面的集安市又是"中国山葡萄之乡",是我国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和原料基地。集安市岭南地区具有明显的半大陆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春风早度,秋霜晚至,拥有全国种植山葡萄最理想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具有无污染的独特生态环境。
在《中国葡萄酒优势区域规划》中,集安市属于山葡萄种植的优势区域。
2012年,中国通天酒业集团率先把产地特色放大,提出了"鸭绿江河谷"的概念,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重新定义产区,提出"鸭绿江河谷"概念是通天酒业的一次重大跨越,通天酒业由此也走上了独立探索之路。中国通天酒业集团总裁王晓鸣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独立探索的道路是很寂寞,但同时只有寂寞才能成就伟大而光辉的事业。"
通化产区的山葡萄酒产业优势非常明显,知名度也非常高,其独立的原料和突出的酿造风格,都对推动中国特色葡萄酒整体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目前也面临不少的尴尬:比如品种比较单一、消费的区域性太强、配套的企业较少、缺少强大的号召力,产区内医药产业太强势,一分部分散了政府的注意力、葡萄酒主流仍是欧亚种,山葡萄酒长期被边缘化、区域管控水平不一,引起了部分负面评价等,使得通化产区存在一些局限性。
为此,通天酒业已经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在常规的建新厂房和上新设备的同时,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开发出葡香型白酒雅罗白,打造高句丽君王系列产品,发展雅罗酒庄,做强做大葡萄酒旅游产业,推进与酒仙网、1919、中国酒类交易所的合作,开展多样化产品定制服务等。
中国通天酒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光远认为,山葡萄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葡萄品种,通化通天酒业希望通过企业的努力,和当地的其他企业一起让东北的山葡萄品种走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特色鲜明的中国山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