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产业正在回暖,名优和高中端白酒将大行其道
中国白酒仍有需求增长空间
我们讨论白酒行业是否回暖,首先要看行业回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就是白酒产业的总需求没有萎缩,而是持续增长。
产业界、投资界在白酒业进入调整期后,认为白酒业产能过剩、价格虚高,将要遭遇量、价两方面的同时衰退,因此复苏的时间会非常之晚。而现在的"回暖说"实际上已经让这一判断出现了变数,那么,我们不妨从根子上来追究这一问题,即白酒需求到底是不是在萎缩?白酒的产能是不是真的过剩?
根据我手上所掌握的资料,我认为,中国社会对白酒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上是平衡的,也就是说,中国白酒并非真的产能过剩。
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与世界水平的对比
2014年,美国人消费了198万吨烈酒。美国的人口约为3.1亿,中国的人口则超过13亿,两者换算下来,中国人每年是可以消费1000万吨烈酒的。而事实上,中国人在2014年消费了1200万吨的烈酒。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所提供的信息:"中国人所喝掉的酒精,有69%来自烈酒,而啤酒和葡萄酒则分别占28%和3%。"白酒其实仍是中国人饮酒的首选,这是由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
从人均纯酒精消费量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处于中等水平。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为6.7升(该指标是将各种度数的酒折算为100%的纯酒精);欧洲国家的人均酒精消费量为12.5升以上;加拿大、澳大利亚为10-12.5升之间;美国及拉美地区则在7.5-10升之间。
和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相比,中国的人均酒精消费水平并不高。而考虑到人口老龄化,酒精消费能力下降等因素,我有理由认为,中国在酒类产品的需求方面仍有增长的空间。
中国人均GDP与酒水消费的关系
据招商证券《国际人均酒精消费及拐点期酒业股专题研究》中提供的资料显示:"人均饮酒量与经济发展正相关,人均GDP 在两万美元以下的,酒精摄入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快速增长,其中,0.5-1.2万美元阶段增长最快;而超过两万美元水平,酒精摄入量则将趋于下降。"该研究资料指出,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正处于最有利于酒类消费增长的阶段。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酒水消费量还没有到顶,不存在大幅衰退的逻辑。
过去二十年,中国总的社会商品消费额增长了近十倍,旅游消费增长了二十多倍,餐饮业也增长了十多倍,而白酒的消费量从1995年到2014年只增长了近2倍,即便是从最低点的300万吨算起,也不过就是四倍。在社会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白酒消费的整体水平其实是远低于其他消费品的增长的。
两年前,业界预计白酒的消费量会大幅下跌,这是参照2000年前后所发生的"白酒塌方"来下的判断。那一次,白酒的销量从800多万吨跌到300多万吨,产销量衰退幅度达到了近三分之二。
但是,这是有其特殊性的。当时,社会财富整体累积不足,能用于非生存性消费的资金太少。一旦收入波动,消费者会立即大幅削减非生存消费。而今天,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令消费者积累了一定的储备资金,即便短期收入有所减少,但也不至于大幅削减开支,因此,产销量大幅下跌的社会背景并不存在。
现在看来,认为白酒在这一轮的调整中会产销量下跌一半以上的论断是直接基于历史考量的,过于简单。
在中国,白酒总体上的产销大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任何产业一旦进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阶段,将陷入长期的衰退和停滞,这与今年的行业表现并不相符。
我对行业回暖抱肯定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本轮调整中,白酒业内部所存在的三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两个,而剩下的那个,也在逐步的解决中。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价格泡沫、渠道库存和经营主体过剩。
关于这三个问题的成因及分析已经很多,于此不再赘述。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只是对白酒经营优点过度利用的结果,是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后遗症。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也就是产业内部不存在使产业长期大衰退的因素。
白酒陷入调整的三大问题及解决方法和解决时间
通过对产业的了解,我认为,价格泡沫在2013年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渠道库存到目前为止已大体趋于合理;而剩下的经营主体过度的问题,也正在逐步的解决之中。这一轮的调整,是白酒产业一次常规的内部自我优化,业界和投资界都过度地放大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