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欧洲的百年葡萄酒企业不乏大咖 但为啥不爱上市?

发表于:2024-11-22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2日,"上市"这个词,在国内许多企业圈子里像是某种光环。除了代表有钱有关注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成功的标签。细数酒水行业中,像是啤酒里的百威英博、白酒里的茅台、五粮液、洋酒里的帝亚吉欧保乐力加都是上市企业

"上市"这个词,在国内许多企业圈子里像是某种光环。除了代表有钱有关注度,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成功的标签。细数酒水行业中,像是啤酒里的百威英博、白酒里的茅台五粮液、洋酒里的帝亚吉欧保乐力加都是上市企业中的"大咖"。而葡萄酒,虽然不算是非常主流的酒水饮品,但也不是那么小众,像是某位神秘却也朴实的贵族,独立,有自己的坚持,岁月传承。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已经成熟发展数百年的欧洲葡萄酒企业是怎样运作的。虽然其中不乏有品牌有历史有故事的葡萄酒企业,却鲜有在上市名单中,是为啥呢?

不"上市"的欧洲葡萄酒庄

首先要归结在欧洲传统的葡萄酒的产业链。通常酒庄负责种植葡萄、葡萄园管理和酿造葡萄酒。销售环节需要交给专业的酒商。这是早期的法律规定,也一直沿用至今。酒庄不得进行市场运作,更不能直接将酒卖给终端消费者。

另外一方面,是许多人熟知的,欧洲的酒庄都是家族式的。他们经过几代的传承对于葡萄种植、对于酿造技术,都有自己娴熟的技术与秘诀。但对于市场和经济却鲜少触及。同时直接将酒卖给酒商已经能够得到足够的现金流,满足酒庄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得到应有的收益。

"上市"未必会对酒庄的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没准因为扩张而失去了原有的葡萄酒品质。砸了招牌,丢了世代传承的土地是更大的损失。

此外,由于葡萄本身的属性特点。它是农作物,每年9月至10月葡萄成熟,一年一季。而葡萄本身就是葡萄酒酿造最基本的原料。无论是进口的或是国产的葡萄酒,成分都非常简单:葡萄果汁和二氧化硫。所以葡萄酒本身是缺乏市场爆发力。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和记者有一样的疑惑,那国内的葡萄酒企业为什么能有那么多的上市企业呢?

国内外差异的产业链

我们简单来梳理下欧洲的葡萄酒产业链以及国内的葡萄酒产业链。

首先,以传统的欧洲葡萄酒产区-波尔多为例,葡萄酒贸易的环节大致是,酒庄-经纪人-酒商-进口商/经销商-消费者。这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体系的和成熟的市场游戏规则。而国内的贸易环节是,酒庄(可进行生产、市场营销和销售)-经销商-消费者,环节相对紊乱。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流通环节是相对更简单的,酒庄即掌握了大部分的流通环节。那么,为什么国产的葡萄酒相对于欧洲当地的葡萄酒却更贵呢?

穆世家葡萄酒学院创始人陈卓尔告诉记者,会造成这样的价格差异,其实包含很多因素,如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汇率的波动,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国产葡萄酒酿造成本太高。包括进口酿造设备及原材料、北方葡萄酒产区冬天埋的土劳动力、葡萄园的灌溉等一系列问题。

以葡萄酒生产的原材料进口橡木桶为例,在欧洲,一个普通的225L的法国橡木桶平均价格在6000人民币左右。而在国内进口的橡木桶因为关税及运输等一系列附加费用,一个普通品质的橡木桶进口到中国某些酒庄的手中甚至要上万元。所以国内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很难低过欧洲。

葡萄酒的"配额制"

此外,酒庄也"玩"配额制。那么,什么是配额制呢?在葡萄酒领域,配额制可以简单理解为酒庄有一张客户名单,决定"谁可以买,可以买多少",这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的分销商每年可以购买的葡萄酒的数量和价格。

配额制在全球很多顶级的酒庄都是采用。通常酒庄产量越小,这种制度的存在价值就越高。

以勃艮第的酒庄为例,酒庄的配额直接影响了购买方式,所有配额都是组合搭配捆绑出售的。不管是分销商还是私人客户,所有的新面孔都要和有酒庄关系很好的熟人做担保,保证稳定的购买力才有机会合作。为了取得长期信任,分销商还得认真向酒庄分析酒是怎么卖的,卖出的酒得到的美誉如何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有配额制呢?还是和葡萄酒本身是农产品有关系。通常具有风土特色的葡萄酒都没法批量生产,当酒庄的产量非常有限,但声望却又极其出众的时候,供不应求的情况就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涨价,一直涨到买得起的人和供应量相平衡。但实际上,不愁卖的酒庄最希望的还是自己的佳酿被懂得欣赏它的人买走。而这些人最好能分布在全世界的市场中。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只把产量最有限的酒卖给出价最高的客户,那有可能这些酒就被很小一个群体的有钱人雪藏了。对酒庄和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