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切莫盲目投资
由于看好葡萄酒的市场潜力,酒窖投资者们对未来都有美好的憧憬。然而,由于盲目投资和葡萄酒市场的鱼龙混杂,很多酒窖却倒在了通往春天的道路上。
重庆酒庄刚刚起步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
在重庆酒类市场上,虽然白酒的单价在逐年上升,但其销量却在逐年下降。与之相反,红酒的价格却是日渐下降,销量日渐上升。"这显示出了葡萄酒在重庆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朱锋告诉本报记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想通过酒窖这种有别于酒类专卖店和商超的经营模式来推广葡萄酒,培育自己的市场。自2008年以来,公司旗下的酒窖已先后在主城区开设了6家店。其中解放碑旗舰店投资上千万元,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在这家旗舰店的楼上,该公司还在打造一个更大的会员中心,预计8月份开门迎客。
同样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2009年,现为重庆咔斯特商贸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的刘祥勇,与几个朋友共同出资在渝北区加州花园开设了一家酒庄,经营以法国某知名葡萄酒为主的进口葡萄酒。目前,酒庄已在主城区及铜梁、大足和永川等区县开设了10多家连锁店。
整体上存活率不高
也有一些投资葡萄酒酒窖的商人,却早早地尝到了失败的痛苦。
两年前,江苏宜兴人张建文在观音桥步行街开了一家酒窖,经营德国的某品牌葡萄酒。当时,这种酒的中国总代理商对他说,此酒口味好,在国内外卖得很好,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对葡萄酒一窍不通的他,轻信了这样的说辞。
酒窖开业后,开始的一段时间生意还可以,张建文喜上眉梢,暗道自己选对了路子。可没过多久,生意便走起了下坡路。很多顾客向他抱怨,酒窖的葡萄酒味道不好,来了一回就再也不想来了。就这样,做了约两年时间的生意,当初投入了100多万元的酒窖,营业额总共仅有80多万元。"除去人工、水电费等一切经营成本,亏得一塌糊涂。"张建文向本报记者坦言,这使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现在,张建文又从老家宜兴进货,做起了紫砂壶的买卖。但对于葡萄酒生意,他仍然没有死心。他仍然觉得,这一行大有前途。过去之所以栽了跟头,是因为自己是门外汉。近1年来,他在网上不断地学习,了解了很多葡萄酒的知识,知道如何去鉴别葡萄酒的好坏、真伪。"比如,进口葡萄酒的瓶塞都很讲究,长一点的瓶塞表示这瓶酒的卖价至少是2000元,短一点的瓶塞则说明这瓶酒只能卖几百元。"拿来几个瓶塞,他胸有成竹地说,他正打算通过加盟的方式,再一次开设一家酒窖。"这一次,一定会成功。"
但在朱锋看来,经营酒窖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要求经营者必须非常熟悉这一行。"在重庆,近年来打着酒窖或酒庄旗号的,先后出现了数十家,但整体上的存活率很低,目前还在经营而且做得好的,其实并没有几家。"他说,很多酒窖都是开业一段时间后就关门了。因此,公司经常接到把做不走的酒窖收购过来的请求。这是盲目投资造成的后果。
进口红酒鱼龙混杂
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与进口葡萄酒市场鱼目混珠有着很大的关系。
最近几年,由于国内红酒消费市场增长迅猛,国外葡萄酒商加速在中国拓展业务。如今,进口红酒已迅速占据了红酒消费市场的主要地位,无论在各大酒窖,还是饭店、超市,都能看到进口红酒的身影。"在重庆也是如此,葡萄酒酒窖几乎都是卖的洋酒。"一位业内人士说,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酒商如此青睐进口葡萄酒?"是暴利。"这位人士透露,在盛产葡萄酒的法国,一般的葡萄酒卖价只相当于20多元人民币。加上运费、关税等税费成本,其进口到国内的到岸价也不过三四十元。但是在国内零售市场上,这瓶酒的卖价却可以达到三四百元。而国外一瓶100多元的葡萄酒,在国内卖到几千元也是很正常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总代理商在内的各级经销商赚取的利润可想而知。
受暴利的诱惑,一些经销商打着"原装进口"的旗号,却干起了以次充好、假冒名酒的行为。上述人士表示,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酒庄对于葡萄酒的价值影响巨大,"原产地"一直是进口葡萄酒的一大卖点。于是,一瓶本来仅值30元、不知是哪里生产的葡萄酒,其产地就被有的酒商改成了法国波尔多产区的,身价一下子暴增至数百元。
还有一些贸易公司,进口的是优质葡萄酒,销售的却是灌装和走私的葡萄酒。此外,国外的葡萄酒基本没有盒装的,但国内酒商却大量用廉价的包装盒进行包装,给人一种虚假"豪华"的感觉,从而把酒价抬得很高。
这种情况之下,普通的消费者很难辨别进口葡萄酒的真伪。"这对一些真正经营进口葡萄酒的商家而言,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冲击。"刘祥勇说,这种冲击主要是价格方面的。因为假冒的成本很低,卖价可以更低,而有些消费者只认价格便宜的,无形之中,假冒的进口葡萄酒就抢走了公司的部分生意。
"还有一种现象是,假冒的进口葡萄酒比真的还贵很多。"朱锋则表示,由于能从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很多经销商都乐意经营这种酒。到了一些收入较高、以价格论档次、好坏的消费者那里,这种酒反而成了其最爱,这也对正规酒窖的经营造成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