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我国具生命力的产业
上半年,白酒行业亮丽的业绩支撑着整个食品行业的基本面,而下半年,由于进入销售旺季,白酒依然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白酒行业的传统产业形象深入人心,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白酒行业同样是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当前社会,白酒因为与一些负面社会新闻挂钩,让许多消费者对白酒有一定的误解,要扭转白酒行业的负面形象,还有待业界的共同努力。
从1996-2001年,中国白酒产量基本呈持续下滑态势。自2003年以来,中国白酒产量基本步入稳定期,并且稳中略升。2010年,白酒行业生产势头良好,预计产量可达到500万吨以上,甚至可以逼近700万吨大关。2011年白酒的产量增速有望超过20%。
中国白酒市场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市场分散走向市场集中,尽管行业成熟进程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来说步调较慢。目前,市场集中之势正在白酒行业上演。在白酒行业多品牌共存的市场格局中,市场份额将向大型名优白酒企业的强势品牌集中。我国白酒市场集中度向着大型企业、"大品牌"集中: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
2011年下半年,白酒行业的竞争特征将会越来越明显。一是高端市场竞争将会异常激烈。高端酒市场规模虽然不及中低端市场,但却有着利润空间巨大、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等特点。实际上,白酒市场的产销量和经营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高端白酒虽然比例小,但利润约占50%;而中端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为35%;低端白酒的比例大,但利润小。二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大部分省份,区域性强势品牌率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并且区域性品牌已经建立了稳健的"市场根据地"。
但是,全国性大品牌在市场下沉过程中,必然会大力拓展区域性市场,这样"强龙"与"地头蛇"之间难免会短兵相接。三是"正规军"难打赢"游击队"。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大半,农村的白酒市场可谓潜力非凡。就白酒的消费群来看,占人口总量20%的城市人口白酒消费占55%,而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人口消费占45%。但是,在乡村市场,很多全国性品牌却几乎无所作为。结果,"正规军"斗不过"土八路",农村市场被一些"杂牌"、"小品牌"、"乡村品牌"所占据,甚至垄断。
2011年下半年,白酒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单粮型向多粮型转变。多粮酒与单粮酒相比,具有出酒率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将为白酒企业所重视与推崇。并且,多粮型酒由于在口味方面具备很多优势,正在受到市场的欢迎。
二是复合香型将更受市场推崇。白酒确立了五大香型:浓、清、酱、米及其他香型,而其他香型又进一步细化为六小香型:凤型、特型、兼香型、芝麻香型、药香型、老白干型。
三是消费者从重视酒香转向关注口感。消费者正轻嗅觉重味觉,饮用体验超越嗅觉体验,饮用体验直接关系到是否购买或者再次回头购买。
四是中低度酒将成为主流,高度酒渐行渐远。市场决定生产,企业高度酒生产与市场投放规模缩减,尤其是60度白酒正远离市场,而38-53度白酒则深受市场欢迎。
五是产品健康化。营养健康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体现。健康饮酒不仅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更应是企业的一项产品主张。
白酒是几大酒类中抗通胀能力强的酒类,2011年各大白酒企业涨价现象不断,尤其是超高端白酒的涨价幅度尤为激烈。预计2011年全年白酒的销售增速也将保持在25%以上的水准。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超高端的白酒品牌正日益向奢侈品定位;而中高端白酒品牌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未来几年利润增长空间值得期待;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低端白酒的消费群体比重将有逐步摊薄的趋势。
当然,酒行业同样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价格和价值衡量的问题。缺乏良好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和公开透明的产业销售链,不仅会让消费者失去对白酒行业的信任和信心,甚至或许会因此带来不利的产业政策?面对问题,需要解决,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需要每个企业都自身做起,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白酒市场环境,那白酒行业才能真正屹立在传统产业的顶端,成为永不落没得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