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酒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审美

发表于:2024-11-21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1日,文学艺术是美神的爱子宠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十分丰富的宝藏。走进这座无比辉煌的艺术大厦,我们会骄傲地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媲美,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特的成就
文学艺术是美神的爱子宠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十分丰富的宝藏。走进这座无比辉煌的艺术大厦,我们会骄傲地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媲美,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特的成就。这些光辉成就,生动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们的思想情绪,体现了无数作者的丰富智慧和攀登艺术高峰的顽强毅力。因而所有文学和艺术的杰作,都可视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性格的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宝家珍。酒与美神的血缘关系和与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决定了酒与文艺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我国自古就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之说。文艺家因酒而增添灵光,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酒因文艺家而声名愈张,如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得杜康名扬四海;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得杏花村酒身价倍增。正可谓文以酒增色,酒以文生辉,酒与文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共同为人们创造了精美的精神食粮,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耀眼的珠玉宝气。

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所写的一段《文人与酒》的唱词,很好地揭示了酒与文艺的密切关系,在此仅摘几句: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浆,大块文章乐未休。说的是,自古文人爱美酒,酒中自有诗千首。 文万言,诗千首,且从茅台唱起头。于是乎,酒便永远地流淌在浩浩荡荡的文艺长河中,发散在无边无涯的书卷画艺海洋中。于是乎,各种各类、各色各式的醉态文艺就掺糅在中国文艺里,悠悠扬扬,缠绵不断。其问有《史记·信陵君传》里魏无忌"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的以求醉来避诽谤的伤心醉态;有"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的愤世疾俗、放诞诡异的佯醉之态;有陶渊明"试酌百情远,重觞勿忘天"的志趣逸远的悠然醉态;有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激昂的醉态:有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洒脱醉态;有自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累过人生之后的浅淡醉态;有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高山流水般的狂放醉态;有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万般无奈的醉态;有"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的似轻松而愤懑欲绝的幻觉醉态;有陆游"先生醉后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的豪迈醉态;有岑参"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的戏谑醉态……中国文人中也涌现了众多的"醉客"、"醉龙"、 "醉翁"、 "醉士"、 "醉尹"、 "醉公"、 "酒仙"、 "酒圣"、 "酒魔"、 "酒狂"、 "酒雄"、"酒龙"等等.综观中国文艺史,无论四书五经史记汉书,无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论散文、对联、成语、书画、戏剧,总有酒气漫溢、醉态焕然。这些咏酒文艺与其他各类咏物文艺相比,堪称中国之最。这一现象,在世界上也是一无二的,超乎寻常的。

一、酒与文艺水乳交融

酒与文艺的这种联系大体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直接用文艺形式描写酒的酿造和酒的特性;二是描写人的饮酒行为(包括醉酒);三是以酒作题来描写人们悲欢离合;四是借酒而描写人的思想、情绪、性情:五是文艺家借酒来写自己的交流和处世态度;六是酒宴上赠答之作或酒后的抒怀之作,等等。 诗词、散文、对联、小说、书画、成语、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酒与这些文学艺术形式的联系异常密切,我们将在下文各辟专章,予以详论,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何以文人多饮酒

在这里,人们自然地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何以文人多饮酒呢?流行的解释是酒能让人的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幻想丰富,易于进入艺术的境界。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作"亢奋论"者。这种见解不无道理,也不无偏颇。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张旭能够"三杯草圣传",然而古往今来那么多嗜酒如命的酒君子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神奇的饮酒效应呢?仿佛是专门回答我们的困惑似的,黑格尔这样说道:"单靠心血来潮并不济事,香槟酒产生不出诗来:例如马蒙特尔(法国诗人,1723~1799年)说过,他坐在地窖里面对着六千瓶香槟酒,可是没有丝毫的诗意冲上他脑里来。同理,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地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美学》卷,吉林大学出版社,第387页)"要煽起真正的灵感,前面就应该有一种明确的内容,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的内容。灵感就是这种活跃地进行构造形像的情况本身。"进一步而论,酒所激 起的亢奋为什么可以物化为艺术的形态, "亢奋论"者只说了其然而没有说出其所以然。其实,两者之间最本质联系在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的相似或相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