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黄河故道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议
商丘明清黄河故道,蜿蜒数百里,面积1520万平方公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葡萄产业,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是振兴黄河故道区域经济、加快黄河故道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议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黄河故道葡萄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发展。
一、黄河故道规模化发展葡萄产业条件优越、意义重大
1.自然条件优越。
葡萄产业的产品主要是葡萄酒。葡萄酒品质主要取决于葡萄,而原料葡萄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等因素。黄河故道地处北纬34度到35度之间,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的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要素,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佳产地之一。一是光照条件充分。葡萄是长日照作物,对光的反应很敏感。黄河故道的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1000多小时,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二是温度适中。葡萄是喜温作物,对热量要求很高。黄河故道的有效积温高(1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糖酸比处于佳状态。三是气候干燥。黄河故道气候非常干燥,可抑制葡萄病虫害发生,葡萄生长很少喷洒农药,安全性强。干燥的气候还为采摘后24小时内进行榨汁这一工艺要求提供了保障。四是土质优良。黄河故道土壤为沙质土壤,矿物质元素(包括微量元素)非常丰富,且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度大,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同时,黄河故道有充足的土地资源,有上百年种植的传统,也为葡萄产业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经验。【推荐阅读:冷谷红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
2.市场需求广阔。
葡萄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富含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防治心血管等疾病的功能。葡萄酒属绿色健康饮料,常饮能促进人体健康,全球市场需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葡萄酒需求迅速增加,近年来消费量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大的葡萄酒市场。这就为黄河故道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利用黄河故道的特条件加快我省高端葡萄酒发展,有利于提升我省葡萄酒产业整体质量和竞争能力,抢占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同时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葡萄产业发展,不仅可直接拉动葡萄种植、酿造、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促进节水装置、酒瓶、外包装等配套产业成长,带动旅游、运输、保险贮藏、经纪代办等相关行业发展,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强。据调查,2015年,民权县农作物亩均纯收入,酿造葡萄为7500元,小麦为1200元,玉米为1000元,种植葡萄比其他农作物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以上。今后,随着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农民种植酿造葡萄的单位收入还会提高。据保守测算,即使没有国家政策支持,仅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到2025年黄河故道地区也可形成10万亩的葡萄种植规模,届时黄河故道将成为我国高端葡萄酒的生产基地,行业总产值可望达到50亿元,农民种植葡萄收入大致可得纯收益14亿元,按照现行1196元脱贫标准测算,可使2万左右的人口实现脱贫。
4.生态效益巨大。
葡萄种植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节水。酿造葡萄作为联片种植的多年生经济林木,适合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采用沟灌加滴灌方式下,与大田作物漫灌相比可节水50%左右。二是省肥。葡萄对瘠薄土地的适应能力较强,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可大幅减少化肥施肥量,尤其是酿造葡萄出于品质的目的,需要控制产量而少施肥,由此可以减少化肥污染。此外,葡萄生产也不需铺地膜,可减少"地膜白色污染"。三是增林防沙。葡萄根系发达,生长期可达80年之久,不仅可增加林木覆盖率,也有利于防风固沙。同时,葡萄成林后,还具有贮"碳"增"汇"作用,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碳汇生态林。
二、制约黄河故道地区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因素
尽管黄河故道发展葡萄产业具有很好的条件和潜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但目前的发展不尽人意,产地优势、品质优势和规模优势尚未发挥出来。究其原因,既有葡萄产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因素,也有政策支持不力、体制机制不顺等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政策扶持不到位。
黄河故道葡萄产业目前仍被定位为单纯的经济作物,没有作为生态林来看待,没有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比如,有很多农业项目都能享受财政补贴,而种植葡萄却得不到一分钱的补助。特别是还把葡萄种植排除在经济林补助的范围之外。葡萄产业包括葡萄种植、培育,到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全过程,具有产业链条长、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等特征。据调查,种植葡萄过程包括开挖种植沟、购进苗木、水泥立柱、铁丝、打井,敷设灌溉设施等环节,平均每亩需投入上万元,定植后每亩每年仍需投入数千元,包括人工、农家肥、复合肥、水电费等。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才进入盛果期,第六年才能逐步收回投资。葡萄产业建设投入大和周期长决定了种植葡萄要支付高额的前期投入,承担巨大的机会成本和市场风险。由于政策导向不明确,机制不完善,支持力度不大,农民与企业积性不高,、企业和农民还没有形成共同发展葡萄产业的合力,严重制约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
2.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酿造葡萄基地建设需要联片种植,集中铺设节水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形成规模化生产,才能品质、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因此,葡萄产业发展必须由龙头企业为主,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目前黄河故道成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很少,较大企业只有冷谷红、九鼎等,而且他们主要靠自我积累发展,处在艰难的慢步爬坡阶段,没有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加之葡萄产业的利益链条还不完善,企业、基地、农户联系松散,农民与葡萄酒生产企业存在"两张皮"状态,不仅制约葡萄酒企业加快发展,也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3.市场认知度不够。
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选址在民权县建立葡萄酒厂,产品成为我国18种名酒中的葡萄酒,曾领跑全国葡萄酒产业,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后来由于长城商标的丢失,黄河故道葡萄酒产业走入低谷。到了21世纪初,冷谷红公司的创立才使黄河故道葡萄产业又重新起步,但其悠久的葡萄文化传统和特优势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推广,品牌优势还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葡萄酒产业长期停留在小打小闹和中低端发展阶段,制约了葡萄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强统筹协调。
建议高度重视黄河故道发展葡萄产业的重要性,将黄河故道葡萄定位为生态经济林木,纳入生态经济林项目建设范畴,按照"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市场导向"的原则,制定黄河故道葡萄产业发展战略,作为省鼓励黄河故道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在"十三五"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中突出葡萄产业的地位,将黄河故道明确为我省生产、出口高档葡萄酒基地。
2.鼓励品牌、龙头企业积参与。
鼓励相关企业参与黄河故道葡萄产业建设,吸引世界知名葡萄酒企业投资,鼓励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葡萄酒龙头企业发展,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黄河故道葡萄产业规模化跨越式发展。
3.加大政策支持。
建议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企业实行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政策。设立黄河故道葡萄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葡萄优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和葡萄酒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对农民种植葡萄予以直接补贴。将葡萄种植纳入农业保险的范畴,对保费予以补贴。鼓励政策性金融部门加大黄河故道葡萄项目支持力度。 4.加大宣传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支持黄河故道葡萄原产地保护申报工作,对黄河故道葡萄酒文化和绿色葡萄产区形象宣传推介给予支持,在黄河故道区域争取多安排全国性葡萄酒行业会议,组织国内外葡萄酒企业前往黄河故道考察。支持葡萄酒龙头企业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营销宣传。(冷谷红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耿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