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酒后不头疼 多喝水是关键
据调查,在美国,有75%以上的酒精饮用者至少经历过一次宿醉;15%的人至少每月经历一次;25%的大学生每周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宿醉的学名是Veisalgia,此词源自挪威语Kveis(意为"放荡狂欢后的心神不宁")和希腊语Algia(意为"疼痛")。这一名称体现了每个饮酒者普遍经历的不适,十分贴切。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疲倦和脱水,极少数人还会出现发抖。出现何种症状以及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一般而言,酒精饮用越多,宿醉就越严重。虽然某些症状的起因尚未完全揭晓,但研究结果已经能让科学家们对宿醉的主要原因做出很好的解释。
人们饮酒之后,酒精进入血液,并导致大脑中的脑下垂体抑制后叶加压素的生成。如果没有这种化学物质,肾脏会将水直接输送到膀胱中,而不是重新吸收到体内。这就是为什么饮酒者在次小便后,需要经常跑洗手间的原因。
研究表明,人体在摄入250毫升的酒精饮料后会排出800毫升到1000毫升的水,也就是说,损失水分相当于摄入水分的四倍。随着血流中的酒精含量不断减少,这种利尿效应也会逐渐降低,但它的余波将导致宿醉。
醉酒者早上醒来后,身体会发出一条不同的信息来补充水分供给,这通常表现为极度的口干舌燥。事实上,头痛也是由脱水引起的,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会从大脑中争取水分来弥补自己的水分损失,这将导致大脑收缩,进而牵动连接大脑与头盖骨的隔膜,产生疼痛。
频繁小便还会排出神经和肌肉维持机能所需的盐和钾,当体内的钠盐和钾盐含量过低时,头痛、疲倦和恶心便会接踵而至。酒精还会分解贮存在肝脏中的肝糖,并将这种化学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然后通过尿液将其排出体外。这种关键能源的缺失也是第二天早上出现乏力、疲倦和协调性差的部分原因。
由于不同的酒精饮料(啤酒、白酒、烈性酒等)含有不同的物质,再加上各种杂质的作用,它们引起的宿醉症状也是千差万别。此外,啤酒中的碳酸化作用还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因此,如果在饮用啤酒后再摄入烈性酒,身体就连往常处理毒素的时间都没有了。
在酒精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比酒精本身毒性更高的物质--乙醛。当酒精在肝脏中被一种称为醇脱氢酶的酶分解时,就会生成乙醛。接着,乙醛又会被另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及另一种物质谷胱甘肽分解。在醇脱氢酶和谷胱甘肽的综合作用下,将生成无毒的醋酸盐(一种类似于醋的物质)。这一过程十分有效。只要摄入的酒精有限,乙醛产生破坏作用的时间将非常短。
遗憾的是,当大量酒精进入人体系统后,肝脏中存储的谷胱甘肽会迅速耗尽。这样,肝脏就需要制造更多的谷胱甘肽,而乙醛便会趁此机会在体内聚积下来,从而让这种毒素在体内存留更久。因此,女性不应与男性拼酒,一方面是因为女性体重较轻,另一方面是因为女人体内含有较少的乙醛脱氢酶和谷胱甘肽,她们需要较长时间来分解酒精,因而宿醉症状通常会更加严重。
经过一夜的觥筹交错后,饮酒者通常不能像平时那样进入深度睡眠,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正在从酒精对人体系统的抑制效应中反弹。当人们饮酒时,酒精会抑制谷氨酸盐的生成。谷氨酸盐是人体内的一种自然兴奋剂。当饮酒者饮完酒后,身体会尽力弥补损失的时间,进而生成多于需要的谷氨酸盐,这也就是酒后一些人亢奋不已的原因。
当饮酒者尝试入睡时,增加的谷氨酸盐会刺激大脑,使他们无法进入最有助于康复的深度睡眠。这就是在宿醉中感到疲倦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宿醉过程中,急剧的谷氨酸盐反弹还可能导致发抖、焦虑、不安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