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网

一杯酒 一辈子 衡量哪个轻哪个重

发表于:2024-11-23 作者:中华酒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3日,7月5日,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对我市首例"醉驾入刑"案宣判,被告人金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当下交通,顽疾颇多,民怨颇重。这其中,酒后驾车导致血案频发,害人害己,当属首恶
7月5日,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对我市首例"醉驾入刑"案宣判,被告人金某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当下交通,顽疾颇多,民怨颇重。这其中,酒后驾车导致血案频发,害人害己,当属首恶。"醉驾入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实施的。但重拳之下,勇夫仍不绝,实在让人费解。

  一杯酒,一辈子,孰轻孰重?

  众所周知,自从"醉驾入刑"之后,醉酒驾驶的人所要承担的违法成本大大增加了,从过去仅处以行政处罚,变为了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一些隐性的负面影响还将可能伴随当事人一生。像参军、入、出国、考学,乃至就业,方方面面都会因为一次洗不掉的污点,功亏一篑。

  我市首起"醉驾入刑"案中的当事人金某的出国梦,就因此而断送;而在正处于审查起诉阶段的另一案例中,当事人想考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划,也不得不更改。极端地讲,一杯酒,可能真的会断送一辈子。醉酒驾驶人面临的并不是一次短暂的牢狱之灾,而是一生无尽的悔恨与自责。

  或许,很多人在酒桌前都有过"被饮酒"的经历。"缺少气氛"、"不给面子","无酒不成席",等等,现成的托辞,信手拈来,看似合情合理。更有甚者,将酒后驾车归结为"酒文化"、工作的一部分。而那些自恃酒量过人,胆识超群,结果却落得个丑态和笑料百出。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这部分驾驶人对法律的无知和道德的缺失;当然,还有我们对汽车社会的准备不足。汽车社会已经到来,这个进程还会不断加快。我们常常震惊于某一起酒驾行为导致的恶果,但我们又常常忽视自己是否对可能发生的不幸有所预防。"醉驾入刑"后,勇夫仍不绝,恰恰揭示了我们法治意识中的那块短板。

  其实酒后驾车的危害,任何一个清醒的人都会意识到,留下犯罪污点,存在事故隐患,危害公共安全。从这一点上说,酒杯与油门的组合,要严重过鱼和熊掌,一旦兼得,不仅害己,还会害人。"醉驾入刑"的初衷,正是"挥重拳,止恶习"。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关于酒驾的处罚,还不算严重,但"醉驾入刑"已属重典,其方式是将醉驾劣迹与驾驶人的个人信息相捆绑,用社会长效性的惩罚措施来制约这类严重违法行为,这正是社会管理先进国家通常采取的措施。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与法治需要形成的鸿沟,使得我们同情"弱者",会为一时失足的醉酒驾驶人辩白"放在以前,又算得了什么"。

  知易行难,填补鸿沟,只能靠一步步的法治实践,不是单单指交警的"围追堵截",而是要在我们心里形成自觉抵制酒驾的社会共识。须知,醉驾前方,等待的不仅仅是交警,还有随时可能关闭的社会大门。

  最后,也希望那些一时失足的醉驾者,能将经历的痛苦当作一种特殊的财富,接受的同时,有所彻悟,并在此后能够回归到遵法守法的人生坦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