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市场这么肥 你不过来薅(hāo)一把!
这几天特别钟情一个词"死薅",即在每一个业务人员来看,逮住一个机会型客户,就要尽量做到当下业务的最大化,进而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其实,对许多白酒企业来说,全国白酒市场同样这样,像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河南这种"肥"市场大家都喜欢,都恨不得在当地建立了分厂,狠薅一大把,而对于像安徽、陕甘宁边区这种"鸟不拉屎"市场,大多数都不愿意往上蹭,因为往往是费力不太好的活。小编在这里主要想分析一下以"帝都"为中心的京津冀市场,看看人家有些品牌是怎么死薅的。
帝都:皇根下的茅五与二锅头齐飞
北京市场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特别是对白酒这个传统行业来说,这也是许多大酒厂愿意把重大新品上市发布会放在北京的重要原因,帝都嘛,说白了,一个小公司前面挂上"北京"两个字立马高大上起来,当然北京一个不起眼的人物背后很可能牵连着千丝万缕,所以政界人士无论在外地多逍遥,去北京跟个啥似的!
在这种环境下的北京白酒市场固然战略价值极为重要,一方面品牌通过通过北京各大国字号开头的媒体协会得以迅速放大,品牌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当地卧虎藏龙之辈众多,白酒消费特别是高端酒消费很旺盛,北京可能是除河南之外烟酒店最多的另一个省份,白酒消费需求很旺盛,毕竟中国的社交行为归根到底是个礼文化,政治氛围浓重的北京使得交际聚集的频次与档次都要高于其他地方,这是高端酒的天堂!
帝都白酒市场另一个怪现状就是二锅头品类的大行其道,这与牛栏山与红星两大二锅头酒厂多年的培育是分不开的,此外现在流行这样一个文化,二锅头文化,即年轻一代和我想喝的,去传统化,这一方面与当下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在许多京二代看来二锅头依然不掉份儿,因为内心上我依然是皇城人。而且以"三里屯"为代表的洋酒、预调酒文化盛行。
因此,这里既有政务编织的高端酒消费群,也有京二代喝洋酒、干二锅头的消费文化。
天津:战术下的唐山前院
同为直辖市,相比北京来说天津在白酒市场的链条中要尴尬的多,既不是白酒产量大省,也没有在全国响亮的品牌,可能规模以上白酒品牌只有津酒集团、泰达酒业集团及渔阳酒业等。
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天津白酒产量27745千升,在现有酿酒省份中排名靠后。
当然,天津地产酒的弱势为外来酒在天津市场的开疆破土提供了机遇,而且在小编看来,天津战术性市场地位的功能,被许多企业用到了另一个境界:既天津做为战略后方,通过天津市场的布局重点谋划河北的一块大肥肉市场--唐山,小编在唐山市场经常能够看到从京津那边"流窜"过来的货,这是天津市场的吊诡之处!
河北:三强格局下的罅隙机会
河北白酒三强品牌自然是老白干、山庄和板城,河北王老白干自不同多说,衡水市就别想了,承德市场连山庄和板城两大强势品牌都消化不了,其他企业也不要费力不讨好了。此外,邯郸市场因为丛台、老白干和洋河天天掐架,市场竞争门槛也很高,沧州市场因为献王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企业,搞得市场壁垒也很高,大举进攻容易得不偿失,貌似可玩的没了,其实并不然。
首先是省会石家庄市场,十八酒坊尽管强势,但市场消费空间依然很大,可谓各个空间都有;而保定属于重要市场,老窖最鼎盛的时候每年算上开发品牌在内至少能从保定卷走几个亿,现在永盛烧坊尽管有些没落,但保定市场的潜力可见一斑。
最后简单点一下唐山市场,这个市场消费超高,尽管这些年有所收缩,依然是河北白酒市场的高地。唐山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暴富阶层剧增,又由于震后重建的原因,当地人敢于超前消费的"怕不贵"心态很重,有爱面子、消费不理性的特点,认为价格高就象征有身份、有地位,白酒的消费水平较高。由于唐山消费者不理性,跟风消费明显,消费时追求产品知名度,所以广告投入力度大的酒类品牌市场销售较好。名优酒产品销量可以保持畅销,而非名牌产品虽然可以快速提升销量,但是衰落也快,基本上品牌第二年就会消失。
市场机会来看:高端酒必争;中低端主导品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