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需要防腐吗?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11批不合格酒类、调味品名单,其中,某公司生产的"农大红"山葡萄酒因检出脱氢乙酸钠而进入这个名单。脱氢乙酸钠是什么,能用在红酒中吗?
其实,脱氢乙酸钠(又叫脱氢醋酸钠)是一种食品饲料防霉防腐保鲜剂。它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有助于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延长食品的贮存期。比如,面包是一类易发霉、发酵变质的食品,脱氢乙酸钠在面包等烘焙食品中就有很大的作用。脱氢乙酸钠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抗菌能力很强,在一定剂量下还能抑制细菌(如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延长面包的储存期,也能保障人们的安全。
那么,葡萄酒中需要使用防腐剂吗?很多人觉得葡萄酒中酒精含量很高、细菌无法生长,按理应不需要使用防腐剂呀。其实,葡萄酒也可能发生腐败变质,同样需要使用防腐剂。
葡萄酒是由葡萄汁的发酵而成的,葡萄汁中有大量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把它们转化成酒精,通常来说,发酵越充分,转化就越完全,最后的成品中酒精就越多,糖就越少。但葡萄酒中依然存在糖,尤其是如果在酿制葡萄酒过程中,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如发酵不完全、残糖含量高,就会给杂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使葡萄酒进一步变质,甚至变成葡萄醋。
而且,即使发酵成了葡萄酒,杂菌依然可以生长。由于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较低,并不能抑制杂菌繁殖,如果长期不当储存就可能加速变质。所以,加入 "防腐剂"也就成了人们顺理成章的选择。
葡萄酒中常用的防腐剂有二氧化硫等,这里添加的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气体(使用不方便),而可以是它的衍生产物--各种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这些物质能够实现跟二氧化硫类似的功能,在计算它们的含量和使用量时,也是以二氧化硫的含量作为基准。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合法的食品防腐剂,在我国和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允许使用,如美国、日本等。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脱氢乙酸钠可用于面包、糕点、烘焙食品、调味品、肉制品等食品中,使用量通常在0.3-1g/kg。但是,使用范围并不包括葡萄酒,也就是说不能用于葡萄酒中,只要使用就属于超范围使用。企业超范围添加禁止在葡萄酒中使用的防腐剂脱氢乙酸钠,就是违法行为,对此执法部门应该依法打击。
不过,加了脱氢乙酸钠的葡萄酒是否会有害健康呢?其实,脱氢乙酸钠的安全性还是可以的。脱氢乙酸钠的大鼠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0.57g/kg。目前也没有证据显示它有致畸、致癌的毒性。可以说,正常饮食基本不会超标,不用太担心。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还是尽量少食用为好吧?长期大量食用是否有危害呢?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已经考虑了终生、每天、大量摄入的情况,在制定标准时也已经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只要按标准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谓的"长期大量"的前提根本不存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通常离造成健康危害的量也有很大距离,毕竟我们不可能终生、每天都吃超标食品。
当然,长期大量吃某种食物仍然可能存在健康风险,任何食物都是这样,哪怕是"无添加"的。尤其是这里涉嫌违规的葡萄酒,长期、大量喝酒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酒精才是主要风险。对公众来说,应该少喝酒,而不是担心那点防腐剂。要知道,多喝酒所摄入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比这点防腐剂更多。